如今,林芳菲还在一线扶贫,亲自教授果农修剪柚子树。冯白杨正在招引资金,计划将朱维清的汽车城落户丹山经济开发区,然而朱维清得知丹山通车问题未解决,对当地条件不甚满意,谈话草草结束。随后,林芳菲前往半山腰探望祖孙二人,并赠送生活物资。得知阿婆的儿子媳妇已归,林芳菲稍感安心,向其传达扶贫好消息,告知未来可搬至城市居住,小花听到后欣喜若狂。范五皮告诉郭兴东,本地并不适合养牛,曾有类似经验,但最终投资失败,损失严重。郭兴东对此好奇,追问为何失败,范五皮透露对方养殖西门塔尔牛,采取公司、合作社及散户三方共养模式,但散户和合作社为公司代养牛,额外增设两种模式。范五皮认为,亏钱主要原因在于多数老年人留守,无暇养牛。他认为西门塔牛不及本地黄牛聪明,且养牛地地势陡峭,难以养大。因丹山异地搬迁新社区问题频发,冯白杨亲自查看,发现部分居民对新社区适应不良。他们认为,城市楼房虽好,但无法种植蔬菜和饲养家禽,宛如笼中之鸟,思来想去,还是原居地更为舒适,于是开始收拾行囊。此番遭遇使冯白杨意识到就业问题的重要性,至少确保每户有一名劳动力。周本人则认为,解决就业应针对青壮年,而老年人仍有各种需求,冯白杨计划设立老年活动中心,提供文化娱乐、体育健身等服务,并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,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。由于兴东汞业位于丹山新规划的旅游区,需搬迁,但郭兴东对紧迫的搬迁时间不满,希望先处理订单再搬迁。冯白杨认为三个月时间过长,犹豫不决,安排周本才前往兴东汞业。朱维清查阅丹山区交通资料,听取助理建议,承认基础设施不足,即使态度良好也无法改变现状。与此郭兴东对周本才未能理解工厂困难感到愤怒,但周本才表示,这是丹山区发展所需,工厂必须迁至开发区,否则将影响整体规划。目前,郭兴东和周本才无法说服对方,周本才只得承诺尽快向区里申报解决问题。为此,郭兴东亲自找林芳菲求助,林芳菲建议找冯白杨商谈。次日,郭兴东找到冯白杨,却被告知其已外出。另一方面,朱维清偶遇李卫国老班长,对汞矿大院的旅游价值产生兴趣。二人边走边聊,回忆往昔,李卫国邀请朱维清回家坐坐,并展示老战友相册,感慨岁月如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