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严独骑出逃已是自取灭亡,杨仪派马岱在小路上实施拦截,穷途末路的李严扔掉佩剑高喊要见诸葛亮。由于李严之事,北伐只能草草结束,诸葛亮率军悄悄回到成都。杨仪带来一早准备好的证据告发陈恭,他在李严府中安插魏谍柳莹,私通郭淮传递军情,想让五仙道筑堤毁损北伐粮草。加上狐忠的证词,陈恭罪责难逃。诸葛亮洞察其中蹊跷,杨仪激动地指责李严对诸葛亮一派的阻碍,诸葛亮恍然大悟,他痛恨自己创立司闻曹是为了复兴汉室,却被用于朝政斗争。他斥责杨仪朝争和做人要有底线,并命他反思自己的行为。杨仪一心为国却遭诸葛亮失望,他无力地瘫倒在地,喃喃自语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汉江山。陈恭成为幕后黑手,冯膺重回司闻曹,但要荀诩远离此案。一个月后,诸葛亮见李严,李严怒斥诸葛亮为朝堂斗争动用司闻曹,诸葛亮深感愧疚。李严主张南征,诸葛亮坚决反对。天下之策难求万全,联吴攻曹蜀汉可享三十年太平,若与东吴开战,曹魏必趁机进攻,到时大汉倾覆,李严如何面对先帝。在这一刻,李严才明白诸葛亮真正的计划,但为时已晚。荀诩见不到陈恭,等到杨仪告诉他,陈恭被判定为枭首弃市。荀诩请求再见陈恭,再次相见时,陈恭戴着重刑枷锁坐在草席上,荀诩愤怒地质问他为何这样做。陈恭坦白说是为父报仇,但荀诩无法相信这个理由,他看到的是陈恭的真心。荀诩得知自己中箭是陈恭和林良的计划,他出逃导致冯膺必须顶罪,陈恭只有揽罪于身,才能继续计划。荀诩痛哭流涕,明白是自己害了陈恭。陈恭从救出荀诩那天就预料到了结局,他安慰荀诩,要求他不要再查此案。行刑当天,杨仪、冯膺和荀诩带着司闻曹的人见证行刑,冯膺奉诸葛亮命,派荀诩出使东吴建立新的情报线,荀诩要求冯膺为陈恭立碑与翟悦合葬。荀诩准备离开时,想起了陈恭,看着手里的陈恭令牌,感慨万分。看着心情沉重的荀诩,林良告诉他陈恭的真实计划。荀诩被陈恭救出地道是故意的,他本想抓住烛龙即与翟悦相聚,但失去所爱决定赴死,换来冯膺平安,这才是陈恭真正的计划。了解真相的荀诩如释重负,此时东吴的海岸线已现,荀诩整理心情,准备新征程。